人民公安报:“三到”警务让“枫桥之花”绽放侗乡

来源: 人民公安报  |   发布日期: 2024-02-28 21:07   

2024年2月28日,刊登于人民公安报04版 

三江程村派出所:

“三到”警务让“枫桥之花”绽放侗乡

“歌声起,山花开,欢迎您到侗寨来……”新春佳节之际,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人头攒动,风雨桥上挂起大红灯笼,处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。

“春节假期,外出务工群众集中返乡、外地游客前来游玩,而且全国春节‘村晚’主会场活动就在三江举行,我们要保障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年。”三江县公安局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斌说。

作为全国第三批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,程村派出所探索建立身到、心到、情到“三到”警务模式,创新“风雨桥上议平安、祥和鼓楼解矛盾、侗寨村落送服务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警务机制。社区民警坚持每天走访,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记录在册、装在心里、跑在腿上,为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。

身到 风雨桥上议平安  

侗族地区多河溪,风雨桥坐落在出入侗寨的必经之路上。

2月11日,大年初二,不少群众聚在桥上晒太阳、拉家常,互道新春祝福。

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梁识来到风雨桥上开展安全宣传。见到苗族群众贾大姐,梁识特意用苗语叮嘱贾大姐过年期间注意安全。

“梁警官,您为什么会说苗语?”记者有些疑惑。

“贾大姐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利索,我基本都是用苗语跟她交流。”梁识说,派出所大力推行预防警务,社区民警每天8小时以上在社区村屯,有警出警、无警巡逻、常态走访。正是长期工作在社区,她发现贾大姐不是很熟悉普通话后,就主动向贾大姐和其他苗族群众学习苗语,日积月累,逐渐掌握了大部分苗语的日常用语。

通过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习俗,程村派出所民警经常到风雨桥上开展法治宣传。他们走访步履不停,将平安建设搬到群众身边。

“以前是风雨桥为大家遮风挡雨,现在是公安民警为群众遮风挡雨,感觉特别温暖。”听说过去一年南站社区电诈犯罪“零发案”,居民韦大哥为派出所点赞。

  心到 祥和鼓楼解矛盾  

“有事到鼓楼,找民警评理……”春节前夕,务工返乡的居民韦某、周某发生口角,两人来到鼓楼进行调解。

在这里,社区民警荣英庆联合“寨佬”(侗族村寨中熟悉村规民约、威望高的老人)、“款师”(侗族村寨里具有很高名望的人)等力量,通过村规民约中的“睦邻里、重情意、互帮助、如兄弟”教育双方,两人认识到各自错误后握手言和。

“民警联合‘寨佬’‘款师’帮我们调解,他们用侗话和我们交流,一同讲道理,引用款约也更加容易接受……”韦某和周某对程村派出所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非常满意。

鼓楼是侗乡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物。程村派出所利用侗族群众在鼓楼议事的民俗传统,将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鼓楼里,着力构建具有侗族特色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。

三江县副县长、公安局局长杨健说,县公安局借助侗族“起款定约”的民俗,指导程村派出所联合“寨佬”“款师”及相关部门,共同制订南站社区社会治理事项标准22条,将村规民约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,让群众依规而治、以约促行。2023年,程村派出所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7起,化解率100%。

  情到 侗寨村落送服务  

“你们春节也不放假,这么快就办好了身份证,真是辛苦了。”2月11日,吴女士和女儿拿着临时身份证开心地离开程村派出所。

“让群众感受到办理户籍业务的便捷高效,就是我们送上的新春礼物。”程村派出所所长周喆仁指着墙上贴着的“福”字笑着说。

程村派出所针对侗族群众集中聚居实际,将服务关口前移,在18个社区(村)配齐少数民族警务人员,解决沟通障碍问题,开通“侗语办理”等服务窗口,通过预约、代办、上门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,做实“六送”服务:送保障、送助学、送就业、送文化、送技能、送法治,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户籍转移、就学等难题,努力提升“一次办成、指尖办成”服务效率,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“不打烊”。

社区民警在走访时,会留心记录脱贫户的技能、特长和工作状态。对有更换工作需求的,民警在走访企业时收集招聘信息,进而搭桥牵线,增加脱贫户的就业机会。

此外,程村派出所巧借每年开展百家宴、侗族大歌等民俗活动,通过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;每月召开警民恳谈会,并与留守老人、儿童等开展结对帮扶;组建“红袖标”义警队伍开展夜巡等工作。

南站社区作为广西多民族群众聚居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程村派出所以“三到”警务为载体,让安置区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,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,用为民服务的一桩桩实事,让“枫桥之花”在侗乡绚丽绽放。


警务动态

人民公安报:“三到”警务让“枫桥之花”绽放侗乡

发布日期:2024-02-28 21:07    来源:人民公安报

2024年2月28日,刊登于人民公安报04版 

三江程村派出所:

“三到”警务让“枫桥之花”绽放侗乡

“歌声起,山花开,欢迎您到侗寨来……”新春佳节之际,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南站社区人头攒动,风雨桥上挂起大红灯笼,处处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。

“春节假期,外出务工群众集中返乡、外地游客前来游玩,而且全国春节‘村晚’主会场活动就在三江举行,我们要保障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年。”三江县公安局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斌说。

作为全国第三批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,程村派出所探索建立身到、心到、情到“三到”警务模式,创新“风雨桥上议平安、祥和鼓楼解矛盾、侗寨村落送服务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警务机制。社区民警坚持每天走访,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记录在册、装在心里、跑在腿上,为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。

身到 风雨桥上议平安  

侗族地区多河溪,风雨桥坐落在出入侗寨的必经之路上。

2月11日,大年初二,不少群众聚在桥上晒太阳、拉家常,互道新春祝福。

程村派出所社区民警梁识来到风雨桥上开展安全宣传。见到苗族群众贾大姐,梁识特意用苗语叮嘱贾大姐过年期间注意安全。

“梁警官,您为什么会说苗语?”记者有些疑惑。

“贾大姐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利索,我基本都是用苗语跟她交流。”梁识说,派出所大力推行预防警务,社区民警每天8小时以上在社区村屯,有警出警、无警巡逻、常态走访。正是长期工作在社区,她发现贾大姐不是很熟悉普通话后,就主动向贾大姐和其他苗族群众学习苗语,日积月累,逐渐掌握了大部分苗语的日常用语。

通过紧密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习俗,程村派出所民警经常到风雨桥上开展法治宣传。他们走访步履不停,将平安建设搬到群众身边。

“以前是风雨桥为大家遮风挡雨,现在是公安民警为群众遮风挡雨,感觉特别温暖。”听说过去一年南站社区电诈犯罪“零发案”,居民韦大哥为派出所点赞。

  心到 祥和鼓楼解矛盾  

“有事到鼓楼,找民警评理……”春节前夕,务工返乡的居民韦某、周某发生口角,两人来到鼓楼进行调解。

在这里,社区民警荣英庆联合“寨佬”(侗族村寨中熟悉村规民约、威望高的老人)、“款师”(侗族村寨里具有很高名望的人)等力量,通过村规民约中的“睦邻里、重情意、互帮助、如兄弟”教育双方,两人认识到各自错误后握手言和。

“民警联合‘寨佬’‘款师’帮我们调解,他们用侗话和我们交流,一同讲道理,引用款约也更加容易接受……”韦某和周某对程村派出所调解矛盾的方式方法非常满意。

鼓楼是侗乡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物。程村派出所利用侗族群众在鼓楼议事的民俗传统,将矛盾纠纷调解室搬到鼓楼里,着力构建具有侗族特色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。

三江县副县长、公安局局长杨健说,县公安局借助侗族“起款定约”的民俗,指导程村派出所联合“寨佬”“款师”及相关部门,共同制订南站社区社会治理事项标准22条,将村规民约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,让群众依规而治、以约促行。2023年,程村派出所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7起,化解率100%。

  情到 侗寨村落送服务  

“你们春节也不放假,这么快就办好了身份证,真是辛苦了。”2月11日,吴女士和女儿拿着临时身份证开心地离开程村派出所。

“让群众感受到办理户籍业务的便捷高效,就是我们送上的新春礼物。”程村派出所所长周喆仁指着墙上贴着的“福”字笑着说。

程村派出所针对侗族群众集中聚居实际,将服务关口前移,在18个社区(村)配齐少数民族警务人员,解决沟通障碍问题,开通“侗语办理”等服务窗口,通过预约、代办、上门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,做实“六送”服务:送保障、送助学、送就业、送文化、送技能、送法治,帮助群众及时解决户籍转移、就学等难题,努力提升“一次办成、指尖办成”服务效率,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“不打烊”。

社区民警在走访时,会留心记录脱贫户的技能、特长和工作状态。对有更换工作需求的,民警在走访企业时收集招聘信息,进而搭桥牵线,增加脱贫户的就业机会。

此外,程村派出所巧借每年开展百家宴、侗族大歌等民俗活动,通过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;每月召开警民恳谈会,并与留守老人、儿童等开展结对帮扶;组建“红袖标”义警队伍开展夜巡等工作。

南站社区作为广西多民族群众聚居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程村派出所以“三到”警务为载体,让安置区更好融入新型城镇化,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,用为民服务的一桩桩实事,让“枫桥之花”在侗乡绚丽绽放。


网站管理: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公安局    地址:柳州市学院路6号

桂ICP备:10002267号    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62号

网站标识码:4502000004    联系电话:0772-3892360